工程车辆穿梭、塔吊升降繁忙……在位于惠东县白花镇的新材料产业园,宇新轻烃、兴长聚烯烃等新材料项目正快速推进。在惠城东江湾、惠阳象岭、仲恺潼湖等地,随着“ 7”工业园区的谋划,类似的情况在各县区产业园内成为常态。
近年来,随着惠州构建重大产业平台、实业兴市举措的不断实施,工业园区正加快建设,城市产业集群提质发展的势头迅猛。通过统筹谋划产业园区、创新用地供给和服务管控机制,以为主导的生产要素密集向工业聚集、向园区聚集,做大做强城市实体产业。
“城市加速‘融深融湾’正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要全力保障土地供给,支撑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年度计划用地指标78%用于工业项目,践行工业优先的用地宗旨,优化拓展城市产业发展空间。
丰富的土地和优美的环境,一直是惠州“融深融湾”进程里的重要倚仗。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随着轨道交通密集布局、大科学装置等产业项目加速进驻,项目建设落地难、企业用地等待时间长等问题开始出现。
在大湾区城市群,拥有137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的惠州是广州的1.5倍,是东莞的近5倍,是深圳的6倍。相较于广、深、莞等城市的产业集群规模,尚处于产业发力初期的惠州,为何在项目落地环节土地告急?
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认为问题出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还是来自市民的误解,并不是土地面积多就不会缺地,国家对于每个城市的土地使用都有严格的用地指标控制,城市建设和产业项目都需符合指标管控要求;另一方面则是既有的发展模式,产业零星分散,同时用于房地产等经营性用途比重较高,此消彼长,产业空间遭到压缩。
面对“双区”建设重大机遇,做好用地保障,承接好产业项目成为惠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高铁等交通设施快速推进,以及新材料产业园、金山新城、埃克森美孚等产业项目及平台建设的需要,惠州市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已然抓住了用地难题的“牛鼻子”。
早在19年四季度,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袁贵平在受访时就表示,惠州将强化建设用地供给向工业项目倾斜宗旨,市县区年度工业用地供给比例不低于50%,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0%以上用于工业项目发展。
彼时,结合2018年全市工业用地供应建设用地总量占比10.2%的基础,袁贵平提出的60%以上指标用于工业项目的目标社会各界一度充满怀疑。但在后续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保产业的决心为实业发展做足用地支撑。
据惠州市自然资源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惠州将省下达的5000亩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集中分配供给各重大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使用效率达99%。全市共计用于工业项目的指标12727亩,占比84.8%,同比增长120.8%,保障建设项目超过200个。
进入今年,土地要素支撑产业发展的势头同样明显。截至10月初,惠州可使用预安排年度计划用地指标约3203.7亩,当前已使用约3126.1亩,其中工业项目使用约2437.7亩、占比约78%。
“城市提速‘融深融湾’,优越的区位、自然环境和产业基础,惠州正在迎来产业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良机。土地要素既是要素保障,也是城市发展策略蕞直观的指引,土地要素向工业倾斜,就能有效地引导产业的落地生根,为城市产业的提质发展做足支撑。”袁贵平表示,用地指标向产业倾斜,好项目应保尽保,全面助力城市产业提质升级。
面对纷至沓来的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如何辨别项目的优劣和让资本服务于城市发展策略,惠州不断深化的产业园区规划和项目服务管控机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针对过去工业发展零散、分散的现状,去年5月,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联合印发《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提出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打造“3 7”工业园区,打造制造业创新集聚高地、绿色发展高地和营商服务高地。
“不只是惠州,珠三角城市的产业布局以前都存在着村村点灯、家家冒烟的模式,产业发展布局分布零散、不成规模,很难实现集聚和形成集群效应。”国家土地研究专家、清华大学特聘讲师崔元星介绍,这种产业格局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但在当前产业升级发展和城市品质发展的背景下不再适宜,需要集群提质发展。
高站位谋划“3 7”工业园区就是这一策略的探索实践。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科负责人何珩介绍,产业发展全要素均向园区聚集,土地指标要素重点往园区集中,从土地收储和供应各个环节均以园区的发展为基础,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做强做大城市实体经济规模。
该局公布的一组数据体现了惠州园区这一发展进程。2020年以来,全市共安排13223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支撑“3 7”园区建设,其中11241.8亩拟土地开发用途为工矿仓储,保障了91批次139个园区项目和66批次106个工业项目用地。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发展趋势在未来发展中还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在各县区自然资源部门近期陆续发布的《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中,支撑辖区产业园区发展成为基础导向。以惠东县为例,在该县自然资源局发布的《惠州市惠东县2021年度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草案)》,在全县总规模约402.6公顷的征地计划中,用于支撑白花产业园建设的拟征土地面积约337.5公顷,占比83.8%。
在引导产业项目入园集群发展的同时,为确保土地效能的高效发挥,惠州制定了完善的企业入园要求和产业项目管控机制。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供地环节对于产业项目的建设规范和建设投入时限明确要求外,招商、工信,以及辖区政府等部门针对入驻企业的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税收和能耗等指标均予以明确,并在供地前签署履约监管协议,明确准入和清出机制。
对于产业项目的实时进展,何珩介绍,该局还梳理打造了“报批-供应 -开发建设-投产达标”的全周期监管体系。“针对项目实施专人对接跟进专班服务,一方面及时跟进服务头部时间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实时掌握项目建设进展,确保项目如约落地,尽快建成投产。”
不只是新增用地向工业项目倾斜,持续推进的存量土地处置专项攻坚行动也为惠州产业项目建设拓展了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惠州“融湾融深”提速,城市发展迈入快车道。一面是城市在历史机遇环境下迎来了城市建设和产业的密集落户需求强烈,另一方面则是城市有限的土地等资源要素和发展空间,如何实现融合发展成为城市面临的难题。
如何破解?盘活存量土地,推动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向优势资源要素转化成为方向。去年以来,惠州存量土地处置专项攻坚行动不断加大力度,紧抓“增存挂钩”政策机遇,挣取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工业项目建设需求。
在具体的施策环节,市自然资源局制定实施排查工作,针对有问题土地,分片区、滚动式开展清查工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在措施上,分片区、滚动式开展闲置土地清查,对于凡是转手超过2次以上的土地,原则上不再接受用地和规划报建,坚决刹住炒地歪风。对清查出的疑似闲置土地,一地一策、一企一议、以用为先,加快协调消除阻碍动工因素,确保真正动工、整改到位。
当前,整治工程效果开始显现,城市存量土地正逐步转化成发展的优势资源。据市自然资源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共处置存量土地规模为4.66万亩,挣取建设用地指标约2.1万亩,其中留存惠州使用约1.5万亩,保障了全市213宗项目的用地需求,其中工业项目190宗。今年1—9月,全市再度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26247亩,将再次挣取用地指标约10887亩。
城市的闲置土地处置效率也得到稳步提升。数据显示,2009至2017年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从15%提高到40%、2018至2020年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从33%提高到85%、2020年基期闲置土地处置率从15%提高到80%,城市土地正在得到有效的利用,产业空间有序拓展,城市建设品质稳步提升。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
或微信/手机: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pg网赌游戏的版权声明:本文由佛山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pg网赌游戏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